联系电话:(0771)3232999   E-mail:zsk@gxu.edu.cn

各学院招生咨询电话(6月25日-7月1日启用)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学院简介

物理科学与⼯程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前⾝为⼴西⼤学1928年创⽴的数理系,1933年成⽴物理系, 2003年成⽴物理科学与⼯程技术学院。学院现有博⼠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级学科博⼠点和硕⼠点,集成电路⼯程专业硕⼠点,物理学、电⼦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三个本科专业。物理学专业为国家⼀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西⼀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3年,学院平均招收博⼠⽣约40名,硕⼠⽣约200名。2025年,计划招收本科⽣285名,本科⽣和博⼠硕⼠招⽣⽐例基本持平。

师资队伍

物理学院现有在编教职⼯105⼈,其中教学科研型专任教师73⼈、教学型专任教师11⼈、实验技术⼈员8⼈、管理⼈员7⼈、辅导员6⼈。物理学⼀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聘任博⼠⽣导师44⼈、硕⼠⽣导师97⼈。专任教师中,有2⼈⼊选了国家重⼤⼈才计划、22⼈获得中科院或省级⼈才称号。2009年以来,主持国家杰出⻘年科学基⾦1项、优秀⻘年科学基⾦2项、国家⾃然科学基⾦重点类项⽬9项。⾮全职聘任硕⼠博⼠⽣导师24⼈,其中包括中科院外籍院⼠1名、国家重⼤⼈才计划或国家级⼈才基⾦项⽬⽀持⼈选9⼈。

学术研究

学院教师聚焦国家重⼤科学计划开展技术攻关和围绕重⼤科学前沿开展基础研究,依托国家和地⽅科技计划项⽬培养研究型⼈才、服务国家和⼴西社会经济发展。近5年承担各类项⽬283项,其中国家⾃然科学基⾦重⼤重点项⽬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或者其他先进技术项⽬共22项、国家⾃然科学基⾦⼀般项⽬84项,省部级重⼤重点(含⼈才)科技计划项⽬22项,各类研究经费累计达2亿元。2024年教师发表SCI论⽂508篇,90%以上为JCR⼀、⼆区⾼⽔平论⽂。

培养条件

学院拥有国际⼀流、特⾊鲜明的实验教学科研平台,设备价值近2亿元,实验室⾯积近4万平⽶,其中百级、千级、万级不同洁净度的洁净实验室近1500平⽶;拥有⼴西重⼤科创基地⼴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要教学研究平台为天体物理与探测技术研究平台、光电物理与微纳制造平台、纳⽶发电机与蓝⾊能源开发平台、物理实验实训教学中⼼。学院依托⼴西⼤学-国家天⽂台天体物理与空间科学研究中⼼与国内外同⾏深度合作,共建了短时标光学暂现源巡天系统、全球望远镜⽹络阿⾥站(LCOGT-AL)1⽶光学望远镜1台及共享使⽤LCOGT分布全球8个站点的20余台光学望远镜、中法合作空间变源监测卫星VHF信号接收基站、4⽶光学望远镜终端光谱仪等,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学等合作建成国际时域天⽂联测⽹,并作为核⼼单位组织中法合作空间变源监测卫星的科学运⾏任务;依托⼴西⼤学-中科院⾼能物理研究所粒⼦探测联合实验室(筹),牵头研制中国空间站暂现源软X射线偏振探测仪、⾼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穿越辐射探测器,参与⾼海拔宇宙射线观测站、“慧眼”硬X射线卫星、江⻔地下中微⼦实验、北京谱仪等重⼤科学计划任务。学院还与中科院北京纳⽶能源与系统所合作,共建纳⽶能源研究中⼼,联合新加坡国⽴⼤学、新加坡南洋理⼯⼤学等⾼校和研究机构共同筹建中国-东盟蓝⾊能源联合实验室,开展基于纳⽶发电技术的海洋蓝⾊能源开发与利⽤、⾃驱动的海洋环境应⽤系统研发等。中科院国家天⽂台、紫⾦⼭天⽂台、中国科学院⼤学等研究所和⾼校在我院建⽴联合培养基地,设⽴奖学⾦和创新实验项⽬,激励优秀本科⽣⾛近科学前沿。

培养特色

学院全⾯实施创新⼈才培养计划,采取科教融合⼈才培养模式。本科⽣实⾏全员导师制,以⼤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学科竞赛项⽬等形式进⼊学科团队接受科研训练,以输送⾼端研究型⼈才和⾼质量就业为导向开展培养。学院因材施教,设⽴了物理电⼦创新⼈才培养班,物理天⽂学与先进探测技术基地班,并联合其它学院设⽴物质科学和信息科学等跨学科创新⼈才培养班,培养⾯向科学前沿和重⼤关键技术攻关的研究型⼈才。创培班毕业⽣读研率保持在70%左右。学院所有专业本科⽣均可以参加选拔进⼊创新⼈才培养班。

专业介绍

物理学专业(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理学学⼠学位)

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物理学、分析⼒学、电动⼒学、热⼒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学、固体物理学等。粒⼦天体物理⽅向侧重粒⼦物理和天⽂学⼈才的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天体物理、⼴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实测天体物理、原⼦核物理、粒⼦物理学、粒⼦天体物理学等。材料与能源物理⽅向侧重凝聚态和能源物理⼈才的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半导体物理学、结构与物性、先进材料物理计算、先进储能材料、纳⽶能源、可再⽣能源技术及计算分析等。光电物理⽅向侧重光电⼦学和光电⼦技术⼈才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光电⼦学、⾮线性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

毕业生去向

近五年毕业⽣⼤部分攻读物理学、天⽂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部分在相关专业领域从事教育、技术研发和管理⼯作。


电⼦科学与技术专业(省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理学学⼠学位)

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艺基础、半导体物理、量⼦⼒学、固体物理等。微电⼦⽅向侧重微电⼦和电⼦技术⼈才培养,专业核⼼课程包括集成电路原理、射频电路原理、微电⼦器件与⼯艺、单⽚机原理与应⽤、集成电路设计、现代电⼦测量技术等。光电⼦⽅向侧重光电⼦学和光电⼦技术⼈才培养,专业课程包括物理光学、光电⼦学、光电⼦技术与器件、光电⼦材料基础、光电检测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等。

毕业生去向

近五年毕业⽣在新型功能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纳⽶发电机与分布式能源、光电信息科学、柔性电⼦与传感、天⽂技术与⽅法、光机电⼀体化与智能机器⼈等相关专业领域攻读硕⼠博⼠研究⽣,部分毕业⽣在相关专业领域从事教育、技术研发和管理⼯作。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学制四年 ⼯学学⼠学位)

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艺基础、信号与系统、半导体器件与⼯艺等。专业核⼼课程包括⼈⼯智能与机器学习、CMOS模拟集成电路原理、数字逻辑与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实验、数字逻辑与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主要在集成电路设计、电⼦信息、通信⼯程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作,或在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量⼦芯⽚等相关领域深造攻读硕⼠博⼠学位。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就业单位一览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入选组织部定向选调⽣或在教育系统⼯作等

企业(国有企业、 ⺠营企业、合资企业 、外企等

中国⼴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电信南宁分公司、⼴西路桥⼯程集团、国家 电⽹、⽐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五菱汽⻋股份有限公司、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天⻢微电⼦、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移铁通有限公司、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等

升学深造

清华⼤学、北京⼤学、中国科学技术⼤学、中国科学院⼤学、复旦⼤学、南京⼤学、浙江⼤学、东南⼤学、武汉⼤学、中⼭⼤学、哈尔滨⼯业⼤学、电⼦科技⼤学、西安电⼦科技⼤学、⼴西⼤学等


桂ICP备05000940-1号 版权所有 ©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