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71)3232999   E-mail:zsk@gxu.edu.cn

各学院招生咨询电话(6月25日-7月1日启用)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创校之初的土木工程预科班,1932年土木工程系作为广西大学第一个工科系成立,1997年组建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7年,在教育部和广西自治区的关怀和支持下,我院土木工程学科成为广西唯一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学科。2018年,作为主干学科,入选教育部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学院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成人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博士点、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建筑学一级硕士点。拥有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三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智能建造四个本科专业。

自成立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各层次毕业生13400余人,从这里走出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兆焯等领导干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文连,以及国家级青年人才陈正教授等一批优秀学者与技术人才,锻造了一大批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规划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近年来,到中央企业、省级重点骨干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达70%以上。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1997年结构工程学科入选“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作为全国七个之一入选该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2017—2022年,土木工程学科分别入选第一轮、第二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广西唯一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学科,是部省合建一流学科群的主干学科。

师资条件专业源于1928年广西大学建校之初的土木工程预科班,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全职院士1人,其他各类国家级人才12人,专任教师167人,硕士生导师96人,博士生导师55人,博士后33人。

特色培养设有土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注重数学、力学基础,重视学科交叉,聚焦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等前沿知识的融入。实行导师制,培养工程复合型五有领军型人才。形成了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大跨拱桥建造与运维、高性能结构全寿期安全、喀斯特地区岩土与矿山工程。学生修完核心课程,允许在大学三年级报考硕士研究生。2023年,学生获包括挑战杯金奖在内的全国竞赛二等奖及以上等级的奖项共23项;教师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共7项;学科在软科排名中位列第24名,进入A级层次。

依托平台学科拥有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安全与耐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土木建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跨拱桥建养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跨拱桥关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省部级平台。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4个特色实验系统,一是长大桥梁复杂受力加载实验系统,二是足尺工程结构抗冲击实验系统,三是土木工程材料多工况力学实验系统,四是工程结构极端环境耦合作用实验系统。

培养目标培养土木工程高素质人才,已构建完善的本--博三级土木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博士后招收和培养制度。土木工程专业分三个方向: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如下方向就业:

铁路、电网、电力投资、能源及新能源建设、能源投资、核工业、建筑、交通建设、市政建设、石油石化、船舶等相关的投资、设计、施工、研发、监理、管理类企业;

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地震局、国税地税等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

投资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金融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和科研相关的事业单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获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属学科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特色培养形成了水运海洋与岛礁工程防灾减灾特色研究方向,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引领,以高水平学科平台为依托,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实验教学创新基地,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质量要求为标准,通过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实验教学,培养面向中国-东盟的水利工程行业需求的水利水电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依托平台专业依托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建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水网运河与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广西岩溶区水安全与智慧调控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人才小高地等高水平学科平台培养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已构建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专业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水利水电工程和相关领域工程人才。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和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或者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利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测量学、水利工程概论、工程伦理学、水环境与水生态、土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水利工程数值分析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智能岩石力学与工程、智慧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工程经济、水工钢结构、中国-东盟国家的水利建设与管理等课程。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如下方向就业

水利、建筑、交通建设、市政建设、电网、铁路、电力投资、能源及新能源建设、能源投资、核工业、石油石化、船舶等相关的投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研发、监理、管理类企业;

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地震局、国税地税等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

投资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金融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和科研相关的事业单位。


建筑学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制五年、建筑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建筑学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获首批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所属学科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依托平台专业依托土木建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依托广西大学建筑与交通现代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设立有广西民族建筑研究中心、人居环境设计研究中心、低碳城市与建筑技术研究所。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理论素养、深厚的人文底蕴并具有综合设计分析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设计创新领导人才。毕业生具备国际视野、体现地方特色、面向区域发展,能在建筑学相关领域胜任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满足全国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认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主要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场地设计、建筑模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工程测量与地图学、美术、建筑力学、建筑数字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建筑设计(1-6)、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结构选型、建筑实务、建筑法规、场地设计、城市设计原理、数字化建筑模拟分析、环境行为心理学、人居环境调查与分析、空间信息技术与方法、广西建筑文化等。

主要实践课程建筑认识实习、历史建筑测绘实习、生产实习(设计院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如下方向就业

建筑、园林景观、城市规划、展览与策展、建筑材料与构件、能源及新能源建设、交通建设、市政建设、智能家居与自动化技术、媒体与传播等相关的投资、设计、施工、研发、监理、管理类企业;

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发展改革、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地震局、国税地税等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

投资公司、房地产开放、银行、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金融与投资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等教育和科研相关的事业单位。

特别提示该专业录取的新生需具备一定的素描和水彩基础。


智能建造专业2023年新增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智能建造专业立足于未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在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联合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进行建设。

依托平台该专业依托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建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建筑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西大学建筑信息模型(BIM)实验中心等高水平实验平台。

培养目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兴学科交融,培养掌握土木工程项目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管理等技术的智能建造人才。

主要课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基础、工程造价与项目管理、传感与检测技术、装配式建造、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结构计算分析与结构软件应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专题、中国-东盟商务管理前沿专题、结构健康监测、移动机器人及其ROS、土木工程材料(全英文)、土力学(双语)。

智能建造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如下方向就业:

服务建筑信息化、建筑机器人研发和绿色建筑等建筑业类新技术企业,建筑智能装备研发、施工机械化与智能化等设备制造和施工新技术类企业,智慧运维与管理领域的科技类企业,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类企业。

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地震局、国税地税等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

投资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金融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等与智能建造教育和科研相关的事业单位。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就业单位一览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深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宁市国家税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

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安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中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等

升学深造

国内高校

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等;

海外高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英国巴斯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


桂ICP备05000940-1号 版权所有 ©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