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71)3232999   E-mail:zsk@gxu.edu.cn

各学院招生咨询电话(6月25日-7月1日启用)

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简介

⼴西⼤学于1932年设⽴化学系;1941年设⽴化⼯系;1964年化学系与化⼯系合并为化学化⼯系;1981年化学化⼯系⼜分为化学系、化⼯系;1985年⼴西⼯学院⼯业分析、化⼯⽣产过程⾃动化、有机化⼯、化⼯机械专业划归化学系和化⼯系;1993年化⼯系化⼯⽣产过程⾃动化专业划归电⽓⼯程系;1997年⼴西⼤学化学系、化⼯系和⼴西农业⼤学化学教研室合并成⽴⼴西⼤学化学化⼯学院;2004年林学院林产化学加⼯⼯程专业划归化学化⼯学院;2008年环境⼯程教研室独⽴建制,成⽴⼴西⼤学环境学院;2009年⽆机⾮⾦属材料⼯程专业划归材料科学与⼯程学院;2015年增设能源化学⼯程系;2018年制药⼯程专业划归医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程专业划归机械⼯程学院。2020年1⽉,将能源化⼯系整体合并⼊化⼯系。

学院教学机构现由化学系、应⽤化学系、化⼯系、化学化⼯实验教学中⼼组成。学院设有党政办公室、学⽣⼯作办公室、团委办公室、教学办公室、研究⽣办公室、科研办公室、校友⼯作办公室。

学院现有教职⼯161⼈,其中专任教师127⼈,正⾼职称教师46⼈,副⾼职称教师41⼈,具有博⼠学位教师116⼈。院内博⼠⽣导师45⼈,硕⼠⽣导师110⼈。其中,国家重⼤⼈才⼯程项⽬⼈选6⼈、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全国优秀科技⼯作者1⼈、⼴西政府特聘专家1⼈、⼴西“⼗百千⼈才”⼯程⼈选1⼈、⼴西⾼校百名中⻘年学科带头⼈1⼈、⼴西杰出⻘年基⾦获得者3⼈、⼴西⾼校卓越学者2⼈、⼴西教学名师1⼈、⼴西优秀教师1⼈。学院⽬前有⼴西⾃然科学基⾦创新团队2个、⼴西⾼等学校⾼⽔平创新团队2个、⼋桂学者“化学⼯程与催化”创新研究团队1个。

学院⽬前有化学、应⽤化学、化学⼯程与⼯艺3个本科专业。应⽤化学、化学⼯程与⼯艺专业为⾸批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程与⼯艺专业为教育部“卓越⼯程师”试点专业、⾃治区优势专业、⾃治区重点建设专业;化学专业2021年⼊选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与化学专业群(化学⼯程与⼯艺、化学、应⽤化学专业)为⾃治区优势特⾊建设专业群;《化⼯热⼒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热⼒学导论(双语)》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流本科课程、区级⼀流本科课程;《有机化学》为国家级线下⼀流本科课程、区级⼀流本科课程、区级课程思政⽰范课程;《化学反应⼯程》和《化⼯⼯艺学》为区级⼀流本科课程、区级课程思政⽰范课程;《⽆机化学》为⾃治区精品课程。化学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化学化⼯实验教学中⼼为⾃治区实验教学⽰范中⼼。学院与⼴西农垦明阳⽣化有限公司共建的⼯程实践教育中⼼为国家级⼯程实践教育中⼼。学院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注重培养学⽣的创新创业能⼒,学⽣在全国⼤学⽣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全国⼤学⽣化⼯实验⼤赛、化⼯设计⼤赛等赛事中多次荣获⼀等奖、⼆等奖。

学院化学⼯程与技术学科(⼀级学科)作为“⼟⽊⼯程与先进材料”的核⼼学科之⼀,⼊选部区合建“双⼀流”建设学科群,同时也是⼴西“双⼀流”建设学科、⼴西优势特⾊重点学科。有机化学(⼆级学科)⼊选⼴西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化学⼯程与技术、化学两个⼀级学科博⼠后科研流动站,化学⼯程与技术⼀级学科博⼠和硕⼠学位授权点(含绿⾊化⼯及过程强化、催化反应⼯程、⽣物化⼯、材料化⼯4个研究⽅向),化学⼀级学科博⼠和硕⼠学位授权点(含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机化学、荧光传感与化学分析4个研究⽅向),以及材料与化⼯专业学位博⼠、硕⼠点,⽬前在校硕⼠、博⼠研究⽣1200余⼈。

学院拥有国家级⾮粮⽣物质能源⼯程技术研究中⼼热化学实验室、⼴西低碳技术与绿⾊化⼯新材料重点实验室、⼴西⽯化资源加⼯及过程强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西⽣物炼制重点实验室、⼴西碳酸钙产业化⼯程院、⼴西⾼校资源化⼯应⽤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西⾼校应⽤化学技术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西⾼校低碳绿⾊化⼯应⽤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西⾃然科学基⾦创新团队、⼴西⾼等学校⾼⽔平创新团队、⼋桂学者“化学⼯程与催化”创新研究团队、⼴西绿⾊化⼯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和100多家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习基地、毕业⽣就业基地。

学院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服务社会发展。2016-2023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503项,其中国家⾃然科学基⾦项⽬116项,其中⾯上项⽬20项;获得区级科研项⽬147项,其中⼴西⾃然科学基⾦创新研究团队2项、杰出⻘年基⾦3项、重点项⽬18项,⼴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7项,⼴西重⼤专项8项,重点研发计划1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1件,成果技术转让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0项,其中⼴西⾸届⻘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霍英东教育基⾦会第18届⾼等院校⻘年科学奖⼆等奖1项,⼴西科学技术⼆等奖5项。五年来共发表2800多篇学术论⽂。邀请了近50名国内外专家到校进⾏学术交流。承办了2016年全国冶⾦物理化学学术会议及国家基⾦委冶⾦物理化学领域在研项⽬交流会、第九届分⼦反应动⼒学前沿领域研讨会、第10届集成⼤分⼦/材料科学与⼯程国际研讨会(IMSE-10)、2019年碳酸钙研发国际学术论坛(南宁)、第七届全国催化反应与分离学术研讨会、第⼗⼆届全球华⼈化⼯学者研讨会南宁分会场会议等学术会议。学院的化学学科已进⼊ESI全球前1%,2022年,在⼴西⼤学⼊选ESI前1%的化学、材料学和⼯程学中,学院的贡献率分别为36.8%、19.9%和10.2%,为学校的“双⼀流”建设做出了较⼤的贡献。

为了搭建校友与⺟校、校友与校友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服务校友。⾃2017年12⽉成⽴化学化⼯学院校友会以来,学院积极筹办成⽴学院在区内外的校友分会,⽬前已成⽴了⼴西⼤学化学化⼯学院柳州校友分会、南宁校友分会、桂林校友分会、梧州/贺州校友分会、百⾊校友分会、⼴东校友分会、钦州/北海/防城港校友分会、河池校友分会、京津冀校友分会等9个校友分会。通过举办校友代表座谈会、校友论坛、校友专场招聘会、新建就业基地、学⽣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多种⽅式加强校友沟通交流,凝⼼聚⼒,促进学校、学院⾼质量发展。学院定位为研究型学院。通过“双⼀流”建设,持续推进化学⼯程与技术⼀级学科,加快建设发展化学⼀级学科。努⼒建成在研究⽅向布局科学、师资队伍及学缘年龄结构合理、在区域资源研究和利⽤⽅⾯具有鲜明特⾊的中西部⾼校领先的研究型学院。

专业介绍

化学类(本科、2+2学制)

包含化学专业、应⽤化学专业,采取⼤类招⽣模式,学⽣⼊学后按照“2+2”模式实施,即学⽣前两年学习共同的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取得规定学分后在第三年进⾏专业分流。

专业介绍

化学专业(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理学学⼠学位)

该专业为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中西部⾼校综合实⼒提升计划”重点建设专业、⼴西⾼校优势特⾊专业(群)建设专业,具有化学博⼠后科研流动站、化学⼀级博⼠点和⼀级硕⼠点。

培养目标

落实⽴德树⼈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化素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化 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教学、产品开发与检测、⽣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化学⼈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配位化学、⾼分⼦化学、结构化学、催化化学、纳⽶材料化学、波谱分析、仪器分析及实验、⾊谱分析、化学专业英语、现代化学进展前沿讲座、专家专题讲座、⽆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学综合实验等。

就业去向

适宜到科研部⻔和⾼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作或者继续攻读研究⽣,也适宜在商检、质检、公安消防、 技术监督、环境监测、卫⽣、医药、化⼯、轻⼯等部⻔从事应⽤开发研究、⽣产技术和管理等⼯作。


应用化学专业(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理学学⼠学位)

该专业为⾸批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中西部⾼校综合实⼒提升计划”重点建设专业、⼴西⾼校优势特⾊专业(群)建设专业,具有化学博⼠后科研流动站、化学⼀级博⼠点和⼀级硕⼠点。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作的创新型⼈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现代有机合成、仪器分析、化学⼯程基础、⾼分⼦化学、⽆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应⽤化学综合实验等。

就业去向

适宜继续攻读硕⼠学位,到科研部⻔和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作,到轻⼯、化⼯、⽯化、能源、环保、卫⽣、材料、冶⾦等相关企业和技术公司等部⻔从事与应⽤化学有关的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艺技术开发及⽣产管理等⼯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理学学⼠学位)

该专业为⾸批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同时也是教育部“卓越⼯程师”试点专业、⾃治区优势专业、⾃治区重点建设专业,具有化学⼯程与技术博⼠后科研流动站、化学⼯程与技术⼀级博⼠点和⼀级硕⼠点、⼯程硕⼠化学⼯程领域专业学位点。

培养目标

立⾜⼴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向世界,坚持⽴德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化学⼯程与⼯艺专业基础和知识,能够在化⼯及相关领域,特别是在有机化⼯、⽆机化⼯、材料化⼯、精细化⼯、能源化⼯和⽣物化⼯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程设计、⽣产与管理等⼯作的德智体美劳全⾯发展的创新型⼈才、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原理、化⼯热⼒学、化学反应⼯程、化⼯传递过程、化⼯设计基础、化⼯⼯艺学、化⼯导论、化⼯安全与环保、化⼯过程分析与合成等。

就业去向

适宜继续攻读硕⼠学位,到科研部⻔和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作,到⽯化、轻⼯、医药、环境、能源、冶⾦和军⼯等部⻔从事新产品、新⼯艺和新技术研发,⽣产过程设计,⽣产技术管理等⼯作。


化学化工创培班(本科、学制四年)

化学化⼯创新⼈才培养实验班(简称创培班)确⽴“以研促学、通专融合、个性发展”原则,强化培养学⽣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能⼒,激发学⽣创新潜⼒,旨在造就⼀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养⾼、创新能⼒强、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型⼈才。

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化学和化学⼯程发展的未来,致⼒于培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独⽴的创新能⼒和系统的思维、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宽⼴的国际视野,综合化学和化学⼯程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法,能胜任化学和化学⼯程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的领军型⼈才。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就业单位一览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中国共产党南宁市委员会组织部、中共河池市委员会⼈才⼯作领导⼩组办公室、北海市铁⼭港区⼈⺠政府、钦州港海关、⼴西博⽩县教育局等

企业(国有企业、⺠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

国⽯油⼴西⽯化分公司、⽐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西华谊氯碱化⼯有限公司、⼴西华谊能源化⼯有限公司、⼴西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州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连⼼化学⼯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升学深造

清华⼤学、中国科学技术⼤学、中⼭⼤学、华中科技⼤学、华南理⼯⼤学、武汉⼤学、重庆⼤学、湖南⼤学、中国科学院


桂ICP备05000940-1号 版权所有 ©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