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71)3232999   E-mail:zsk@gxu.edu.cn

各学院招生咨询电话(6月25日-7月1日启用)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成果卓著。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学1928年开办,⻢君武、李四光、何杰、蔡承云、郑建宣、汪占⾟教授等⼀批名家曾在所办专业学科任教,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基础。

现有教职⼯167⼈,专任教师129⼈,其中教授等正⾼职称⼈员40⼈,副教授等副⾼职称⼈员46⼈,有博⼠学位者125⼈,博⼠⽣导师26⼈,硕⼠⽣导师133⼈,各类⾼层次⼈才26⼈。学院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重⼤科技创新基地、⾃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等⾼⽔平科研平台,承担⼀系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任务。材料科学、环境/⽣态学ESI世界前1%排位持续上升,材料科学ESI已进世界前1‰;材料科学与⼯程、矿业⼯程在泰晤⼠⾼等教育2023年中国学科排名中获评A-。在软科学科发展⽔平排名中,材料科学与⼯程从2022年的前42%提升到前25%,矿业⼯程、环境科学与⼯程⼊选软科排名世界前100;2017年材料科学与⼯程学科⼊选⼴西⼀流学科建设项⽬。

本科按矿物资源⼯程、环境⼯程、材料科学与⼯程、材料成型及控制⼯程和⽊材科学与⼯程5个专业分别招⽣。新⽣在⼊学后,选拔分流物质科学创新⼈才综合实验班,学⽣修完核⼼课程,允许在⼤学三年级报考研究⽣。各专业按照“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有法治意识、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才培养要求进⾏培养。

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材料科学与⼯程专业创⽴于1999年,现为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西⼀流学科、⼴西优势特⾊专业、⼴西创新创业教育改⾰⽰范专业,同时依托⼴西本科⾼校特⾊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西⽣态型铝产业协同创新中⼼⽽建。拥有⼀⽀规模庞⼤、师资⼒量雄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期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注重学⽣实践创新能⼒培养。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学⽣创新⼤赛(级别最⾼的竞赛)全国⾦奖(3项)、全国⼤学⽣“挑战杯”创业设计⼤赛全国铜奖、全国⼤学⽣⾦相技能⼤赛⼀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50多项,成为⼴西⾼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标杆专业。近三年毕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受到⽤⼈单位的普遍好评。

培养目标

本专业⽴⾜⼴西,服务全国,培养具备扎实⾃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与⼯程理论及应⽤的专业能⼒, 能适应我国战略新兴材料产业和⼴西有⾊⾦属及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需求的⾼素质⼯程技术⼈才和科研⼯作者。毕业⽣胜任在各种制造业、汽⻋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电⼦信息等领域中与有⾊⾦属、钢铁、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稀⼟材料、陶瓷材料及⽣物质材料相关的应⽤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及⽣产管理等⼯作,成为各⾏各业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法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领军型⼈才。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冶⾦原理及⼯艺、材料制备与加⼯、⾦属材料学、半导体材料、⾼分⼦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学性能、复合材料、纳⽶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表⾯技术、新材料导论、⼈⼯智能在材料科学与⼯程中的应⽤、计算机在材料⼯程中的应⽤等。

培养特色

卓越⼯程师与研究型⼈才双向培养。

就业去向

毕业⽣可在与材料的开发及应⽤相关的冶⾦、机械、化⼯、汽⻋、航空航天、建材、能源、环保、电⼦、信息等领域从事材料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集成设计、智能制造、⽣产管理或教学等⼯作。主要⼯作部⻔包括相关的材料⽣产企业、科研设计院所、政府有关部⻔(如商检、技术监督、海关)、⼤中专院校、贸易公司等。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就业单位一览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国家特种矿物材料⼯程技术研究中⼼、⼴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东省科学院、⼴西壮族⾃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中国有⾊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科技⼤学、昆明理⼯⼤学等

企业(国有企业、⺠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

中国⼈⺠解放军第五七⼀⼋⼯⼚、中铝⼴西分公司、柳钢钢铁集团公司、⼴西⽟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南铝加⼯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汽通⽤五菱汽⻋股份有限公司、⼴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南宁产投铝基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柳州汽⻋有限公司、⽐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

升学深造

清华⼤学、浙江⼤学、国防科技⼤学、中国科学技术⼤学、武汉⼤学、上海交通⼤学、北京航空航天⼤学、中南⼤学、中⼭⼤学、华南理⼯⼤学、西北⼯业⼤学、四川⼤学、南开⼤学、东南⼤学、北京科技⼤学、⼴西⼤学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程专业是材料学科、机械学科与计算机技术交叉融合的宽⼝径专业。该专业包含⾦属塑性成型、⾦属液态成型、⾦属连接成型、⾼分⼦塑料成型等四个培养⽅向,专业知识涉及⾦属塑性成形技术、⾦属凝固成型技术、⾦属连接技术、塑料成型技术、快速成型3D打印技术、材料科学与⼯程技术、机械制造及加⼯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等。材料成型及控制⼯程专业是国⺠经济发展的⽀柱产业,是制造业的核⼼专业,是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专业。专业最早可追溯⾄1959年开办的铸造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才辈出,2015年⼊选为⼴西⾼校优势特⾊专业群建设项⽬,2021年⼊选⼴西⾃治区⼀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评⾃治区最⾼级别的“五星”专业,并获国家级⼀流本科课程1⻔。

培养目标

基于学校“⽴⾜⼴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向世界”的⼈才培养总⽬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发展的,具备良好的科学及⼯程素质、系统掌握材料科学、机械⼯程等基础理论和应⽤知识的,能够从事铸造、焊接、机械、模具、计算机应⽤等材料成型加⼯领域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等⼯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法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素质⼈才。

主要课程

专业拥有国家级⼀流本科课程和⾃治区级⼀流本科课程。包括:材料成型原理及质量检测、材料加⼯传输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与测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属塑性成型⼯艺与装备、塑料成型⼯艺与装备、铸造⼯程基础、焊接⼯程基础、快速成型技术、⼯程⼒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属⼯艺学、模具制造⼯艺学、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挤压成型⼯艺及模具设计、材料成型课程综合及创新实践、塑料成型系统⼯程综合训练、铸造⼯程基础综合训练、现代模具设计⽅法综合训练、模具三维辅助设计及制造综合训练等。

培养特色

应⽤型⼈才与研究型⼈才双向培养,校企校际联合导师制、智能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综合协同培养。

就业去向

毕业⽣可从事传统材料、新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产、管理有关⼯作,可在国内外⾼校继续升学深造,也可以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海洋⼯程等⾏业从事材料、机械、模具、计算机与智能化应⽤、质量检测等多领域的⾼新技术产品研究、设计开发、企业管理等⼯作。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就业单位一览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广西壮族⾃治区教育厅、⼴西壮族⾃治区科学技术厅、百⾊市⼈⺠政府、梧州市⼈⺠政府、⼴西壮族⾃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宁海关等

企业(国有企业、⺠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

中铝⼴西分公司、柳州银海铝业有限公司、上汽通⽤五菱汽⻋股份有限公司、东⻛柳州汽⻋有限公司、⽐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科⼯集团有限公司、⼴西⽟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集团、⼴西路桥⼯程集团、⼴西南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锰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南铝加⼯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华润⽔泥有限公司、中国⼴核集团有限公司等

升学深造

北京⼤学、中国科学技术⼤学、上海交通⼤学、浙江⼤学、中南⼤学、华南理⼯⼤学、华中科技⼤学、东北⼤学、中⼭⼤学、西安交通⼤学、北京科技⼤学、南京⼤学、重庆⼤学、西北⼯业⼤学、中科院⾦属研究所、福州⼤学、⼴西⼤学、西南交通⼤学、KIT(德国卡尔鲁厄斯理⼯学院)、MPIE(德国⻢普可持续材料研究所)等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木材科学与⼯程专业为国家特⾊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试点专业、⾃治区级优质本科专业、⼴西急需特⾊专业。专业课程4⻔次获得教育部奖励或国家⼀流认定,在国内具有显著特⾊和优势。

培养目标

立⾜⼴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以⽊材科学理论为基础、⽣物质材料和⾼分⼦材料为主⼲、家具制造和室内设计为特⾊、强基教学为⼿段、⼀流⼈才为培养⽬标,旨在培养能在⽊材科学、⽣物质复合材料、⾼分⼦材料、绿⾊化⼯、家具与室内设计、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从事技术开发、⽣产、管理及研究的“五有”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才。

主要课程

在系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电⼯与电⼦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及计算机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材学、⽊材加⼯化学、⼈造板⼯艺学、⽊制品⽣产⼯艺学、⽊材加⼯热⼯学、⽊材与⼈造板检验技术、胶粘剂与涂料、家具结构与造型设计、家具制图、家具智能制造、⽊质功能材料、⽣物质复合材料、材料表⾯与界⾯、⾼分⼦科学基础、功能⾼分⼦材料、⾼分⼦材料成型加⼯、林产化学⼯艺学、⽊质⼯程材料、⽊结构建筑、室内设计等专业课程。

培养特色

教学全过程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应⽤型⼈才与研究型⼈才双向培养,校企校际联合导师制、智能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综合协同培养。

就业去向

毕业⽣可以到政府部⻔、林业产业、设计院所、现代家具及家居⾏业、⾼校科研院所从事⽊材和⽣物质材料利⽤的规划、设计、产品研发、技术应⽤、智能制造、⽣产管理、教学科研等⼯作及国内外⾼校升学深造。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就业单位一览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广西壮族⾃治区林业局、⼴西壮族⾃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西壮族⾃治区科学技术厅、百⾊市⼈⺠政府、梧州市⼈⺠政府、⼴西壮族⾃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华⼈⺠共和国南宁海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壮族⾃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壮族⾃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企业(国有企业、⺠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

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西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壮族⾃治区国有⾼峰林场、⼴西壮族⾃治区国有钦廉林场、⼴西丰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祥盛家居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远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 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程局有限公司、⼴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

升学深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学、中国科学院⼤学、浙江⼤学、中⼭⼤学、北京理⼯⼤学、华南理⼯⼤学、⼤连理⼯⼤学、同济⼤学、厦⻔⼤学、四川⼤学、湖南⼤学、中南林业科技⼤学、南京林业⼤学、⼴西⼤学、伦敦艺术⼤学等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广西⼤学矿物资源⼯程专业最早可追溯⾄1934年开办的采矿专修班,办学历史悠久,⼈才辈出,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何杰曾在本专业任教。1999年为适应国家对矿业综合⼈才需求,将采矿⼯程专业优化调整为矿物资源⼯程专业。该专业1999年被列⼊学校⾸批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2007年被评为⼴西⾼校优质专业及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的第⼆批国家级特⾊专业,为国家级特⾊专业;2020年⼊选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软科中国⼤学专业排名A+专业;矿物资源⼯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2⼈,其中教授9⼈,副教授4⼈,硕⼠⽣导师20⼈,博⼠⽣导师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持计划2⼈。拥有矿物加⼯实验教学⽰范中⼼、矿物加⼯中试基地各1个,校企联合实践基地8个。新形势下,矿物资源⼯程正在由传统办学模式快速向智能化与国际化⽅向发展。

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国家及⼴西建设需要,符合社会经济和矿业⾏业发展需求,具有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备良好的⼯科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法治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与沟通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及素质,掌握智能化知识及应⽤、矿物国际贸易知识,能从事矿床开采及选矿设计、施⼯、⽣产管理,能在智能矿业及相近领域继续深造,能从事矿物国际贸的应⽤及研究型的⾼级的国际化创新型矿业⼯程专业⼈才。

主要课程

地质学、流体⼒学、弹性⼒学、⼯程⼒学、岩⽯⼒学、爆破⼯程、井巷⼯程、⾦属矿床地下开采、⾦属矿床露天开采、矿井通⻛、矿业经济学、⼈⼯智能基础、Python语⾔程序设计、AI⼯程训练、⼯业机器⼈、智能采矿学、矿⼭机械与智能装备、矿⼭智能感知与物联⽹、矿物加⼯学、矿物浮选、岩⼟⼯程等。

培养特色

采选合⼀、全员导师制、智能化、国际化的协同培养。

就业去向

毕业⽣可以到政府部⻔、设计院所、⼯矿企业、⾼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矿物开采、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相关的规划、管理、设计、⽣产与智能技术应⽤、科研、教学等⼯作以及国内外⾼校升学深造。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就业单位一览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西壮族⾃治区⾃然资源厅、⼴西壮族⾃治区应急管理厅、⼴西百⾊市⼈⺠政府、⼴西梧州市⼈⺠政府、贵阳市⼈⺠政府等

企业(国有企业、⺠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

中国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吉利百矿集团有限公司、⼴西华锡集团有限公司、⼴西德保铜矿有限公司、⼴西⾦河矿业有限公司、⼴西中⾦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锰业集团有限公司、⼴西锡⼭矿业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西三元爆破⼯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建华爆破⼯程有限公司

升学深造

北京⼤学、武汉⼤学、同济⼤学、中南⼤学、东北⼤学、中⼭⼤学、南京⼤学、重庆⼤学、北京科技⼤学、中国矿业⼤学、福州⼤学、中国地质⼤学、⼴西⼤学、西南交通⼤学、⻓安⼤学、Colorado School of Mines、The UniversityofMelbourne、CurtinUniversity等


环境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环境⼯程专业始建于1997年,是⼴西⾼等学校特⾊专业;⼴西创新创业教育改⾰⽰范专业;教育部“卓越⼯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和⼴西⾃治区⼀流专业建设点,2024年完成了⼯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评。环境科学与⼯程获批⼴西重点学科,2021年进⼊ESI全球前1%⾏列。环境⼯程专业⽬前师资规模29⼈,其中教授9⼈,副教授13⼈,硕导29⼈,博导4⼈。

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

环境⼯程专业紧扣⼴西区有⾊⾦属冶炼、新能源材料、农林种植加⼯等特⾊产业、⼴西北部湾⼤开发、中国-东盟⾃由贸易区建设、“美丽⼴西”的发展需要,基于⼴西的区情和特⾊以及⼴西⼤学综合性研究⼤学的办学⽅向,聚焦“⾦属选冶固废⽆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典型⼯业难降解废⽔处理、重⾦属污染⼟壤修复、岩溶地区流域污染防治、北部湾敏感⽣态系统保护和受损⽣态系统修复重建”等关键区域特⾊问题培养能够在环境⼯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程设计与施⼯、监测与评价、规划与管理等⼯作的“五有”创新型⼈才。

主要课程

环境⼯程原理、环境监测、⽔污染控制⼯程、⼤⽓污染控制⼯程、固体废物处置与利⽤、⼟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环境⼯程微⽣物学、环境科学与⼯程导论(双语)( 交叉课程)、3S技术基础、排⽔管道⼯程、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环境⼯程项⽬管理、环境⼯程概预算、⼈⼯智能与⽣态环境保护等课程。其中,《环境科学与⼯程导论》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质量⼯程双语⽰范课程;《⽔污染控制⼯程》精品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赛⼀等奖;《环境管理》获⼴西线上线下混合⼀流本科课程。

就业去向

毕业⽣可到环境管理部⻔、⾃然资源管理部⻔、⽣态保护主管部⻔、设计单位、企业的安全环保部⻔、节能环保⼯程公司、⽣态修复技术公司、环境检测与技术咨询公司、⾼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保领域的⼯程设计与施⼯调试、⼯程管理、技术咨询、设施运⾏维护、环境监测、⽣态修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的⼯作。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就业单位一览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西壮族⾃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西壮族⾃治区⽣态环境监测中⼼、⼴西壮族⾃治区⽟林⽣态环境监测中⼼等

企业(国有企业、⺠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

⼴西⽔利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节能、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集团、中国核⼯业、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威派格智慧⽔务股份有限公司、⽐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升学深造

清华⼤学、武汉⼤学、武汉理⼯⼤学、北京师范⼤学、西安交通⼤学、北京林业⼤学、中⼭⼤学、南京⼤学、中国矿业⼤学、华南理⼯⼤学、北京交通⼤学、南开⼤学、厦⻔⼤学、湖南⼤学、中科院研究所、上海⼤学、⼴西⼤学、贵州⼤学、河海⼤学、重庆⼤学、天津⼤学、中国地质⼤学、⼴州⼤学、同济⼤学、东南⼤学、哥伦⽐亚⼤学等


桂ICP备05000940-1号 版权所有 ©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001号